中国商标的起源可追溯至西汉时期,而近代以来中国商标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开始实行商标注册制度。现行的《商标法》自1983年实施以来,我国商标注册量已大幅增长。
商标是用来区别一个经营者的品牌或服务和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的标记。它是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这些元素的组合构成的。
商标的作用在于识别和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它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
我国商标法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如果是驰名商标,将会获得跨类别的商标专用权法律保护。
中国古代的商标文化
中国商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在这个时期,考古发掘的铁器上出现了“渔”“川”等字记号,这些记号是用来区分商品来源的。这些可以视为中国最早的实物商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一段著名诗句。在这段诗句中,所咏唱的“杜康”是中国古代民间所崇拜的“酿酒始祖”和“酒神”。而“杜康”这个词语也从人名逐渐演变成了酒的商标名称,这是我国古文献所记载的较早的文字商标。
中国近代商标的发展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商标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1923年,北洋政府制定了《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并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商标局。1923年8月29日,荣氏兄弟按照该《商标法》注册了“兵船”面粉商标,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号注册商标。这个商标有着独特的创意设计,以文字与图形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主体图案为一艘乘风破浪的兵船,既体现了当时民族资本家积极向西方学习的理念,也包含着“一帆风顺”的寓意。该商标至今仍在使用,已经成为了中国商标文化的经典案例。
新中国商标注册的开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1950年7月28日政务院批准了《商标注册暂行条例》。依据该条例规定,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中央私营企业局成为当时的商标注册机关。
1950年10月1日,中央私营企业局编印了第1期《商标公报》,该《商标公报》上公告了183件商标,在第25页,记录了新中国第1号注册商标——“太阳”,申请人是天津元兴成铁工厂的张启元。当时规定了3个月的异议期,无异议的商标将予以注册。这件“太阳”商标在1951年3月1日出版的第6期《商标公告》上被公告予以注册。这一事件标志着新中国商标注册的开端,为中国的商标事业奠定了基础。
我国制定的第一部保护知识产权的专门法是《商标法》
从1980年中国开始统一注册商标算起,中国商标年申请量突破10万件用了14年。
此后商标年申请量年年递增,到20年前的2003年,中国商标注册申请总量45.2万件,打破了美国2000年创造的年商标注册申请量37.5万件的世界纪录。
1982年,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并在1983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商标法的诞生。现行的《商标法》是在2019年4月23日第四次修正,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商标法》实施40年以来,我国商标注册量已由1983年的9万多件增长到2023年的438.3万多件。截至2023年底,我国有效商标注册量为4614.6万件。